今年钢材市场即将进入“下半场”,考虑到上半年钢厂的盈利状况较好,多数人认为今年钢市行情会好于去年。其实,抛开利润不谈,今年的市场和去年相比,尽管价格的修复力度在变小,但市场并未出现持续超跌的情况,钢厂整体处于较好的盈利状态,价格走势整体稳中有升。不过,笔者认为,后期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改变。
从取缔“地条钢”、化解过剩产能等政策方面来看:一方面,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截至5月底,全国已压减粗钢产能4239万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4.8%。这意味着后期化解过剩产能方面因为要冲刺任务指标而密集出台各种临时性政策的概率正在变小,更多的是循序渐进缓慢推进。和前期相比,后期对钢铁行业资源释放的抑制作用会相对较弱。另一方面,6月底是取缔“地条钢”的最后期限,从目前来看,这个任务完成的难度不大。对于整个市场而言,后期关于清理“地条钢”的炒作将很难再发挥作用。而这个时候,由于前期利润较好,多数钢企已经从检修走向复产,生产热情提高,市场的资源供给正在驶入快车道当中。一旦如此,后期资源的大量进场势必会加剧整个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
在淡季效应的作用下,钢市产量的“洪水”真的能够冲垮现有价格的“堤坝”,造成价格一泻千里吗?显然,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并不大,因为相关“防洪”措施存在。当前市场部分品种钢材的利润较好虽然会刺激钢厂在生产上“开闸放水”,但出于对现有利润缩水情况的考虑,钢厂在资源释放上很可能仅是试探性的投放。在这种情况下,钢市不会出现因为资源投放“洪峰”压力,导致价格出现“溃堤”。
另据笔者了解,自2014年9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陆续推出13大类重大工程包以来,截至2017年4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93932亿元,开工56个专项、599个项目。而刚刚过去的5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个,总投资518亿元。这种固定资产投资的加码有助于缓解市场淡季需求不振的副作用,进而对产量的释放起到很好的“泄洪”作用。